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全面开展,要求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摸实情、解难题。“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告诉我们,要认真倾听基层声音,充分了解群众诉求。调查研究多些“泥土味”,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带“泥土味”的调查研究要心系群众,厚植“为民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调研、决策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也作用于人民,作为调查研究的实施者,就要锤炼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人民”情怀,心中有“泥土”情结,行动中才会真诚以待。心中要想着人民群众,主题教育要求要“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牢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将民生放在心上,将群众冷暖记于心间。
烟草行业服务几百余万烟农和零售客户,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烟农和零售客户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生计。要坚持把烟农、客户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办实办好,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调研中,不论走到哪里,要主动和基层群众聊到一起、想到一处,不仅迈进群众的门槛,更要走进群众的心坎。
带“泥土味”的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勤走“泥泞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要做到“深、实、细、准、效”,首要的就是要在调查研究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1927年,为答复当时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责难,毛泽东同志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地的农民运动,历时32天,步行700多公里,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常常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乡间田野,奔波于滹沱河两岸;在浙江工作时,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实地考察。
调查研究多些“泥土味”,要勤下烟田、多到零售柜台,多到工厂车间,一个店一个店、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实地调查,在充分掌握实情后再出报告,再拿举措。要采取“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敢于“钻矛盾窝”了解实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要秉持“空杯心态”,随时听取广大烟农、零售户以及基层干部职工的批评,采纳他们好的意见。
带“泥土味”的调查研究要善用乡音乡话,倾听“乡土音”
在人民群众面前唱高调、打官腔,舞文弄墨是办不好事的。言为心声,为群众办事,要学群众的语言,要讲群众听得明白的话。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毛选第三卷《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谈到写文章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
认真倾听群众的“乡土音”,往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基层实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党员干部的语言风格往往也反映了他的工作能力和作风,一个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干部必定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群众语言来做工作。不管是与群众交谈还是写调研文章,不要“穿靴戴帽”,要将上级政策转化为“大白话”,深入浅出的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想着他们的所急、所求、所盼,和他们多说“掏心窝子话”,增加语言的“泥土味”,依靠乡音、乡话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带“泥土味”的调查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散发“泥土情”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待群众的第一站,他带领省直部门和市县领导一天接待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个老大难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接待了9批20余名来访群众,解决了省道改造等一批久拖不决的难题,由此“浦江经验”逐步形成并走向全国。因此,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多做带有“泥土味”的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前烟草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少改革进入“深水区”,新形势下萌发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反映侵害烟农和零售客户利益的信访投诉也时有发生。我们必须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以真心换真情,为烟农、零售客户以及基层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找准症结抓整改、动真碰硬抓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行业各级党员干部不妨多些“泥土味”,厚植“为民心”、勤走“泥泞路”、倾听“乡土音”、散发“泥土情”,在田间地头中摸清社情民意、在闲话家常中回应群众关切、在踏破铁鞋中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责编:admin
来源:省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