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旨在研究用好湖南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同时,就进一步释放“红色资源”优势,激发“红色资源”驱动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更好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出参考建议。
一、课题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面回顾2021年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央政治局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三件大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三件大事”都聚焦同一个主题——历史,都指向同一个目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红色纪念地,倾听历史启迪,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全党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资源富集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在前头、作出表率”,是省委宣传部作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牵头单位之一的应有之责、应尽之责。
二、目前我省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体做法
(一)保护红色资源,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载体。省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召开全省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暨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压实工作责任,构建良性工作格局。一方面,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出台《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完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改陈布展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加强规划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已公布两批次全省革命文物名录,以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为契机,重点实施长征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对全省境内长征主题遗址遗迹、纪念设施进行系统摸排,分门别类编制相关保护规划。
(二)建设红色阵地,提供党史学习教育鲜活教材。深挖红色富矿,努力打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洗礼的重要平台。大力实施重点项目。以“一园一线多馆”为重点,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湖南革命军事馆、韶山创新成果展示馆、洞庭湖博物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展等建设和陈列布展,开通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建成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推动提质换挡升级,推进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化建设,举办“百馆百展颂百年”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展。今年,“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十八洞村等9个基地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38个、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新增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等3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擦亮新时代红色地标,把精准扶贫首倡地的首倡之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最生动教材、最鲜活样本,着力打造十八洞村新时代红色地标,将十八洞村“搬”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精准扶贫三湘巨变”全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10万干部群众现场观展,3000万人次网络观展。在“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展示园,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
(三)讲好红色故事,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有效方式。用心用情讲好湖南红色故事,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一是以现场学习带动讲好故事。坚持贯通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省委宣传部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红色主题场馆,深入徐特立故居、安化县等开展学习研讨,现场讲述湖南红色故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出版《湖南党史学习教育地图》《湖南红色旅游地图》,编制就近就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推荐指南。二是以新闻宣传主动讲好故事。实施红色主题宣传平台传播计划,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统揽,推出“湖湘潮百年颂”“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等系列专题专栏200余个、稿件2.7万余篇、总点击量达20亿次,《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全网点击量达12亿。中央学教办简报18次推介湖南做法及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媒体推出重点报道360余篇,推动我省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实力出圈。三是以文艺精品生动讲好故事。创作推出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京剧《向警予》、舞剧《热血当歌》、湘剧《忠诚之路》、花鼓戏《徐特立》、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图书《湖湘英烈故事丛书》《红色故地》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出版物。主办“百年正青春”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组织“百团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百年百部”艺术精品集中展演、全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主题文化活动,更好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四)弘扬红色精神,赋予党史学习教育强大动力。注重挖掘革命传统资源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一是推动红色精神深入基层群众。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以专题宣讲、屋场会、微宣讲等形式开展集中宣讲2300多场、基层微宣讲超10万多场,直接受众超千万人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和省直单位广覆盖。涌现出湘赣边红色专列“车厢课堂”“百炼成钢路音乐颂党史”等红色主题宣讲品牌,有力带动基层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推动红色精神融入青年血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制作播出《百年党史“潮”青年》纪录片,举办“潇湘红色故事汇”全省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述大赛,常态化开展“走进红色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三是推动红色精神赋能文旅发展。打造“伟人将帅故里”“工农运动热土”“红军光辉史迹”“长征壮丽篇章”四大红色旅游主题板块,建设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今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获批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旗帜·潇湘火种”等5条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红色精神在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中绽放时代光芒。
三、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难点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意义重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非常关注,湖南作为“芳草之地”更是责无旁贷。我部与其他省直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要看到,目前红色资源仍然缺乏有效统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富矿”、传承红色基因仍有不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资源整合力度仍有欠缺,与“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丰富红色资源不相适应,资政育人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保护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线长面广,牵涉到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导致红色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统筹,资源整合力度欠缺,与“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丰富红色资源不相适应,还没有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党史研究机构不健全或是人员编制数较少,缺少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史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讲解员队伍不稳定,选拔标准不一,小部分讲解员缺少党史素养和专业知识,影响干部群众学习体验。专业化、年轻化的宣传传播人才比较匮乏,红色文化“火起来”“热起来”的包装打造还要加强。
(三)宣传力度、传播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生活,但现在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仍主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以现场参观为主要手段,囿于经费和精力所限,缺少时代化、大众化的宣传手段,不能很好为党员群众熟知,关注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学习成效有待进一步转化。目前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部分党员同志学习仍停留在看过、到过、听过,但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贯穿结合融入具体工作上,将汲取的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落地落小落实上,还没有完成转化。
四、运用我省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对策建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的丰富内涵,为我们全面、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重要遵循。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肩负时代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发挥党史资源优势,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用起来”。
(一)落实红色《条例》,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合力。以《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动,把《条例》的主要内容宣传好,把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意义宣传好,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设立省级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机制,部署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实施动态调整,对不符合认定标准的予以清退,对符合标准的按程序予以纳入。
(二)讲好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能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心中烙下深刻的红色文化印记。要继续在峥嵘岁月中挖掘英雄人物,串联好红色故事,传播好民族强音;要深挖英雄先辈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通过红色场景复原等手段,追忆英雄,缅怀英雄;要关注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和先锋模范事迹,让红色成为温暖人心的光芒,成为催人奋进的底色。
(三)深挖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发挥湖南红色资源优势,依托各级党校和党性教育基地,充分拓展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精品红色课程和教材。在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中重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体的三湘红色研学基地网络,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设置“打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红色文化等历史类、人文类活动课程。
(四)培育红色头雁,充实专业人才队伍。鼓励文物保护、党史研究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纪念设施场馆与学校、电视台、报社等单位开展互相合作,吸纳民间团体、热心人士参与,支持各地各有关单位建立红色教育“师资库”,将当地的“五老”宣讲员、革命前辈、优秀党员等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培养一支专兼结合、讲政治、业务精、作风正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解说词审查制度,加大讲解员培训力度,条件成熟的地方在事业编考试时可以给优秀讲解员提供定向岗位,解决讲解员“后顾之忧”。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内部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合作,加大红色资源保护方法的科技攻关,提高红色资源保护的质量和水平。
(五)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对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机关党组织,均可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办实事、筑牢乡村振兴办实事、创新志愿服务办实事、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开展关爱帮扶办实事、提升政务服务办实事等多个方面,切实将自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真切在实地、实处中做好实事,扎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责编:admin
来源:机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