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心得 >正文

激发“干部敢为”内生动力 着力破解“躺平”困局——省直机关党支部书记“以高促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示范班学习体会

日期:2025-07-03作者:唐才仁来源:湘直党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2023年1月26日苏州市委出台《关于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意见》,对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苏州培训期间,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对苏州扎实推进“干部敢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深受启发、深有感触

一、苏州“干部敢为”的实践与成效

苏州干部队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深深印刻在苏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成为苏州改革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当前,苏州坚持把“干部敢为”作为“四敢”之首,着力锻造一支“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让“敢为”成为苏州干部最鲜明的标识。

1. 敢定“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苏州提出打造“双中心”城市目标,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世界吸引力的全球高端创新人才集聚中心。近年来,苏州在产业创新集群、对外开放、古城保护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目标。比如,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方面,提出打造5个万亿级、10个五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培育50家以上千亿级企业集团,打造30个以上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形成10个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到2025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前5位。在古城保护方面,提出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生命力的古城”,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这些目标定位高、思路新、举措实,充分体现了苏州干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2. 敢下“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先手棋。苏州干部敢于先人一步、快人一招,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0条”等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率先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在科技创新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人才新政4.0版,实施“姑苏人才计划”,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产业创新集群+特色专业镇”发展模式,推动创新要素向特色专业镇集聚。这些改革举措,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 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苏州干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开发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率先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率先设立省级金融创新奖。在文化旅游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出“江南文化”品牌,率先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率先举办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这些“第一”,充分彰显了苏州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4. 敢做“啃硬骨头”的担当者。苏州干部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作为,在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攻坚力。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重大项目领导挂钩、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等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2024年1-9月,苏州市共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198个,其中重大项目116个,数量总数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补偿改革,率先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率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社会治理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率先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率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二、苏州激发“干部敢为”的经验做法

苏州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考核评价、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干部敢为”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干部“想为”。苏州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发展,把担当作为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大力选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建立“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把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中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2.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让干部“有为”。苏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考核重点,优化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考核内容上,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设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考核指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3. 加强教育培训,让干部“能为”。苏州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实践锻炼、挂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本领。在专题培训方面,围绕产业创新集群、数字经济、对外开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授课,帮助干部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在实践锻炼方面,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挂职交流方面,加强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级部门以及发达地区的干部挂职交流,选派优秀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4. 强化关心关爱,让干部“愿为”。苏州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切实为干部排忧解难,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政治上关心,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为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在工作上支持,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对干部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生活上关爱,建立干部健康体检、带薪休假、心理疏导等制度,关心干部身心健康,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表彰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三、“干部敢为”破“躺平”困局

当前,湖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支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苏州“干部敢为”的经验做法,有利于激发干部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有利于破除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躺平”现象,有利于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1. 树立正确导向,让“躺平者”躺不住。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担当作为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选用政治上过硬的干部,选用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干部,选用胸有谋略懂专业、事业为上肯攀登的干部,选用恒心足、韧性好的干部,选用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拼得出血性的干部,选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躺平者没市场。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躺平”倾向,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处理,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2. 强化考核评价,让“混日子”没空间。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高质量发展考核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干部实绩“清单化”考核制度,将干部工作实绩细化量化为具体指标,实行清单式管理、常态化考核,让干部工作业绩一目了然。加强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及时掌握干部工作表现和实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让“混日子”的干部没有容身之地。

3. 化营商环境,让“敢作为”有底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干部在服务企业中敢作为、善作为。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让干部有能力、有本领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对干部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中出现的失误错误,宽容对待、及时纠正,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切实为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 严格监督管理,让“乱作为”受惩戒。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强化对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乱作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严肃查处干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对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作者:省委办公厅综合协调处党支部书记、处长唐才仁

责编:陈巍

来源:湘直党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