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举措,其贯彻落实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政治生态建设。以“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为核心的警示教育,是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制度约束转化为思想自觉的重要路径,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价值。通过原原本本、反反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概论》《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从思想源头、纪律约束、法治保障、人民立场四个维度,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向深处、落到实处,为新时代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铸魂把舵,在坚定信念中把稳前行航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要在成长道路上中坚守初心,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依赖组织。通过警示教育,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典型案例中思想蜕变的轨迹,从“精神之钙”缺失、“总开关”松动的高度,深刻认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后的思想根源。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教育自身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摆在首位的就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侨务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同频同向。
二、学纪明纪,在持续修省中保持敬畏之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在于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作为党内重要制度规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治党的理论要求。诸多违反八项规定被严肃问责的警示案例,生动诠释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制度建设理论,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纪律问题、制度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和案例剖析相结合,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常存敬畏之心,持续不断地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新时代侨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工作中需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精准施策,坚持合法合规,根据世情国情省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
三、尊法守法,在深学践悟中树牢法治思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既需要道德和纪律的约束,更需要法治的保障。通过案例剖析某国企负责人,因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依法判刑,充分体现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监督执纪要求,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基本观点。通过警示教育,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法律内涵,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违反党的纪律,情节严重就是触犯国家法律。通过“案例+法条”的解读模式,树牢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新时代侨务工作更是要全面贯彻措施党的侨务政策,遵守我国法律法规,遵循相关国际条约和惯例,尊重侨胞住在国的法律和习俗,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四、为民护侨,在无私奉献中诠释使命担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类案例剖析可以看出,那部分出问题的党员干部,前期都优秀、都做出了贡献,问题就在于“抓常抓长”缺失。积极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适应新的要求,由被动到主动,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克服自我革命精神淡化,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批评能力弱化的不足,坚持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坚持为民护侨,强化责任担当。新时代侨务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化“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四清楚四明白”工作法,实干苦干加巧干,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侨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无私奉献中展现担当作为。
责编:欧阳福长
来源:省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