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心得 >正文

学法知法明方向,守纪执纪勇担当

日期:2025-09-11作者:邓贝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局三三五处

二〇二五年九月八日,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青年职工纪法学习教育。学习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令人警醒,违法犯罪所付出的成本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深刻揭示了“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道理。许多干部职工原本拥有大好前程,却因为纪法意识淡薄,在小事小节上频频失守,最终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不仅名誉受损,日常生活也被颠覆。这让我深切体会到,纪法教育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行为准则。作为新时代粮储青年,我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唯有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才能行稳致远。

一、以敬畏正心,筑牢思想防线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切行为的越轨,往往始于思想的松懈从清白到腐化,从干部到罪人,都是因思想防线的微小突破而逐渐劣化。思想防线一旦失守,一切的崩塌都只是时间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将纪律规矩和法律视为时刻悬在头顶的利剑,从而逐渐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我要求,自觉在思想上划“红线”、在行为上明确“边界”,在利益和权利面前拉好拒腐防线。将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落实上的行动派。牢记手中权利为党和人民赋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不越雷池、不踩红线。

二、以规矩立身,拉紧法律准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会上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我们对酒驾、醉驾、斗殴、诈骗罪、帮信罪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法律如何定性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树立法律和规矩意识,于国是法治之基,于己是立身之本。工作中,小到一份文件的规范流转、一次流程的依法审批,大到一批物资的合规调度、一个项目的合法落地,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在法治轨道和纪律框架内有序运行。即使是八小时外,也绝非纪法约束的死角。一顿饭、一杯酒、一份礼,看似寻常人情,却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将严格的自我约束视为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三、以清廉自省,树立品行标杆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从古至今,廉政都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政权兴衰的晴雨表,更是民心向背的定盘星。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中国共产党手中,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将“反腐败”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延安时期,就以“十个没有”的清朗风气而著称。近年来,反腐斗争仍保持高压态势,并向纵深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成效显著。腐败贪污滋生的根源就是“公”与“私”的混淆,公权为公,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唯有日日反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时谨记公与私的界限,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仁之事不做,方能行得端、坐得正,成为一名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公仆。

四、以法治强基,保障行稳致远

以法治为基,方能行稳致远。在法律面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小错。一个小小的盗窃、一次酒后驾车,都可能成为改变人生轨迹的分水岭。只有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确保发展的方向不偏离、过程可持续、成果经得起检验。作为初入单位的新成员,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的学习,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提升法治素养,并将所学所获转化为工作指南。只有持续深化对这些法规纪律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脑中逐步构建一个集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和工作要求的立体框架,进而真正做到在履职过程中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严守秘密,行得稳、走得远。

五、以纪律正风,打造钢铁队伍

纪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规范不是限制,而是指引。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和工作作风养成的重要阶段,更应当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严明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也许工作中会面临惯性思维或现实冲击,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被环境磨平棱角、变得圆滑世故。真正的“棱角”,是坚守原则的锐气,是敢于对不法现象说“不”的勇气,是始终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的正气。只有每个人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一块责任田,相互提醒、彼此监督,才能凝心聚力、共同筑牢廉政防线,造出一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过硬、执行有力的钢铁队伍,为单位稳步发展和粮储事业注入磅礴力量。

作为新入职青年职工,纪法学习教育绝非一时之事、一朝之功,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持续学习和反复实践中,逐步强化遵守规矩的思想意识与行动自觉。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对纪律和法治的学习和理解,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粮储事业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

责编:欧阳福长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局三三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