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时代荣光的重要历史节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共事,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史为鉴,把团结写进基因
80年前,民族危亡,中华儿女不分民族、地域、行业,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兵工厂彻夜灯火、运输队车轮滚滚、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普通民众节衣缩食……跨越阶层、跨越民族的空前团结,托举起抗战胜利的曙光。
60年来,西藏从封建农奴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从贫瘠荒凉迈向全面小康,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缩影。
进入新时代,“大国重器”惊艳世界,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屹立东方。辉煌背后,是各族产业工人、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的接力奋斗,是“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精神的时代回响。
我们中心开展的“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走进了张家界、湘西以及永州江华等民族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增长;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点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也是一项把乡村振兴做成民族共建共享、共富共美的“石榴籽工程”。
离退休老同志更是民族团结的亲历者:三线建设专家、边疆奉献党员、少数民族劳模……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部“团结教材”。我们要把服务保障做到心坎上,更要把红色基因和团结精神传下去。
二、提高站位,把认同融进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这一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既是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规律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融入血脉的政治自觉;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关乎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一是思想上坚定不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二是政治上坚定不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是行动上坚定不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于业务工作全过程,推动形成各族干部职工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效机制,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常态、化为实效。
三、躬身践行,把团结落到行动
团结贵在心、重在行、成在干。作为中心班子成员,我将从三方面示范发力:
一是带头讲团结,当好“黏合剂”。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主动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沟通思想,营造坦诚相见、相互补台的良好氛围,把“一条心”变成“一股劲”。
二是带头促融合,打造“共同体”。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的优良传统,把团结协作贯穿于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不断完善“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既分工又合作,通过结对帮带、联合攻坚等方式,让中心干部职工在岗位上互学、生活中互助、工作中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事格局。
三是带头解难题,画好“同心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走找想促”等活动,聚焦企业和职工群众“急难愁盼”,下沉企业和职工群众中听意见、解诉求、化矛盾。在做好离退职工日常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汇聚银发力量,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工作中,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用一件件实事把职工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用一张张笑脸检验团结成效,让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落地生根。
团结是最宝贵的财富,奋斗是最动人的姿态。让我们以伟大抗战精神砥砺初心,以西藏60年辉煌成就坚定信心,牢记“国之大者”,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把团结写进每一项决策、每一次协作、每一件实事,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欧阳福长
来源: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