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2日)上午,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发布会举办,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十四五”以来,湖南工业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一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7%,居全国第7位,排名较2020年提升3位。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保持全国最优,利润年均增长8.1%,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41.2%,制造业从业人员超360万人。
另一方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2021-2024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9月增长7.8%,居全国第10、经济十强省第2位。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24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56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工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4%。
湖南坚持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引领,产业竞争力实现新跃升。
千亿企业培育方面,形成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工业领域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达到4家,新增百亿级企业24家、达到53家;在这些“头雁”引领下,累计培育了7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居全国第6、中部第1;5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国第9;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超2万家。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实现了“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培育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动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居全国第5、中西部第1。先进能源材料、先进硬质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等5个集群“后备军”来势向好。15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星罗棋布。
北斗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了“天上星”落地“身边用”。工信部和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市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产值近3年年均增长26.8%,今年有望突破800亿元。推广各类终端超90.6万台套,形成了从组件研发、终端产品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卫安:“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湖南创造”名片越擦越亮。首台首套首创成果竞相涌现。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五首”产品奖励政策,累计认定和奖励创新产品891个,诞生了一批大国重器。
“十四五”以来,湖南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质升级步伐加快,含“金”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9%、10.2%,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14.1%、32.3%。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5.2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77.1万辆,增长了13.8倍。
“十四五”以来,湖南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持续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省领导亲自挂帅,常态化研究推进1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深入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和党建协作、联系和服务工业大县等特色工作,湖南营商环境连续四年居全国前10,中西部第1。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5%,较2020年提升9.8个百分点。今年1-9月,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77.4%,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等高端装备出口同比增长31%。
“十四五”以来,湖南以“智赋万企”行动为抓手,探索了一条“智改数转”的实施路径。持续组织实施“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推动“四算一体”加速融合发展,全省算力基础、网络设施得到同步增强。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4330.7亿元,较2020年增长1426.3亿元,年均增长10.5%。培育2个国家级“双跨”平台、121个省级平台,33家平台企业入选2024全国工业互联网500强、居中部第1位。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晖: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智赋万企”行动,培育更多大模型、算法、数据类产品和平台解决方案,满足广大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十四五”以来,湖南将产业链群建设作为关键抓手,系统谋划推进。相继出台支持先进钢铁材料、现代石化、绿色智能、音视频等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储能电池产业覆盖了从正负极材料到电解液等多个关键环节、新型显示产业成功打通“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系统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构建起“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
责编:欧阳福长
来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